English

学生工作

学生党建

【党员先锋交汇第二期】茅以升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学习讨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纪录片

来源: 作者:于雪婷 日期:2018/11/02 点击数:


    2018年11日1日下午四点至五点三十分,茅以升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开展了组织生活会,其中学生第一党支部1、2、3组同学在1012党建活动室学习近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该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在此次党支部生活组织会中,主要观看学习了的其中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和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并进行讨论。

    该视频节目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主要从“德”讲起,通过“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的串联进行讲解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他曾经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该期节目围绕“立德”这个主题展开,从崇徳、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经典释义环节,节目讲到几则古训:“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通过专家嘉宾的讲解,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德”的含义,以及“立德”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主题为“仁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政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当中,对于传统的仁政思想,有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典释义环节则联系到《淮南子·氾论训》中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周易》中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和《荀子·王制》中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经典诵读环节则讲诵读了《老子》节选、《岳阳楼记》节选和《咏煤炭》。

    正如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王传宝所评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举重若轻的方式,以小见大,将最能代表习近平思想的精华片断择出来,用一个主题之线串起来,通过各种方式的解读和演绎,将深刻的思想、宏大的主题以隽永的名句凸显出来,最终形成了一串思想理论的珠链。理论把握有底气,思想传播接地气,取得了既有点头率又有点击率的好效果。
    茅以升学院第一党支部党员同志观看过程中也都全神贯注如沐春风,通过学习和讨论,同志们也通过表达讲述和交流共同进益,坚定着自身的信仰。

    在最后讨论环节中,郭佑星同志首先发言说:“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机会,可以从集体和个人中感受到力量。例如青协同学积极做公益,例如老师有很好的师德,我们大学生深造也要讲究学术道德。我们要以德行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更好的成就。”钟若轩同志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视频,大学生要每天反省自己,今天你爱国了吗?今天你孝敬父母了吗?今天你学习了吗?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坐的党员也应该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身边的同学树立起榜样模范作用,在德行上不能有失,无论是公德还是私德方面都要各位注重,包括平时生活作风问题也要考虑,给身边的同学建立榜样作用。”
    通过本次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内党员同志都有所收获,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定期的学习和交流,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以切实行动履行党员义务,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