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中午,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第六期午间教学沙龙跨学科荣誉课程立项评审会于综合楼431室召开。教务处处长,茅以升学院常务副院长郝莉教授、教师发展中心专聘教授范怡红老师、人文学院肖平教授、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郭红玲教授以及茅以升学院学生工作组长王霞老师担任答辩会评委,已开十二门跨学科课程教师,新申报七门跨学科荣誉课程立项教师以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郝莉教授主持会议。
寻宝游戏——《从虚实整合环境认识工程问题》
来自土木学院的李秉展副教授申报的课程为《从虚实整合环境认识工程问题》。他向我们展示了他从2012年便开始的BIM1.0时代的构想——将互联网+用在建筑学习上,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时代是指让学生先学习有关建筑的基本概念,然后在校园里面进行教师为其设计的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在用所学的基本概念解决问题后,上传自己关于问题的认知,最后由教师帮助修改学生认知以及操作中的错误。之后,李秉展副教授提出了BIM2.0时代——以云游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评审委员面前表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观点,评审委员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鉴于以上教学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李秉展副教授表示他想将BIM1.0时代与2.0时代结合起来,开展BIM3.0时代的研究——学生学习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后,解决老师所提出的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将生活问题引导向工程部分进行学习。
在场的各位老师都对李秉展副教授的课题产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向其提问。李教授表示,目前课程涉及的第一个课题项目就是基于交大校园的建筑空间开展的,教学团队成员已经对交大校园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他认为现场考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魔方开启——《思考学习》
俗话说“处处皆学问”,来自地学学院的郭永春副教授由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中的魔方得出了学习方面的四个认知层次:认识论——千变万化的现象与问题中蕴含不变的规律和核心,结构论——现象与问题是离散单元的有序组合,生成论——思考源于思考,实践论——行动创造未来。
这些也是他申请的课程《思考学习》中的基本概念。同时,课程以研讨方式来进行,同时巧妙运用QQ群的功能,运用思维导图来记录学生的思维轨迹。最后,郭永春副教授表示,这个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到他们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最终达到寻找我是谁的目的。
走向国际——《FIDIC合同与国际工程承包》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发展,随着高铁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学生毕业工作后,走出国门做国际工程的机遇大大增加。学生很有必要学习世界上影响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FIDIC合同。来自土木学院的黄云德副教授表示该课程以深入讲解FIDIC合同条件,国际工程承包的运作方法和程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FIDIC合同与国际工程承包的基础知识为主。该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从什么角度思考合同,让学生建立合同管理的思想,了解合同工程的权利义务,形成契约精神。
参会的老师提出可以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合同谈判来提升同学的谈判能力的建议。黄云德副教授表示,他也会在课堂中添加这类活动。
科研实验——《自然的启迪:材料与力学》
接下来,来自力学学院的刘金铃副教授的教学团队向我们讲解了他们所申请的课程——《自然的启迪:材料与力学》。本课程简要介绍物质结构,热力学,动力学,仿生材料学和生物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展示天然纤维,竹子,珍珠,骨骼,贝壳的物质结构特征,分析它们所蕴含的基本力学原理;探讨如何从自然的启迪中发散思维,通过创新性设计构筑新型仿生材料与结构,实现力学性能的飞跃。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刘金铃副教授的团队现在专攻聚合物转化陶瓷,金属及复合材料,无机陶瓷烧解等方面。他们拥有丰富的材料前沿知识,也会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自主研究材料结构。
发现生活——《趣味数学和力学的世界》
来着力学学院的谢建华教授从三亚的彩虹等现象引出世界的到处都是美景,从证明世界上有两人头发数量相同的证明题思考学习的趣味。我们从小便开始建立空间想象力,可是如今,我们却失去发现数学的美的能力。谢建华教授提出他所申请的课程试图通过生活现象来揭示数学和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以说明自然界及其演变的规律也和谐统一性,并最终达到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展学生学术视野,让学生重拾对自然美与科学美的欣赏能力的目的。
提升自我——《卓越工程师:从技术到管理》
来自土木学院的樊敏老师从自身经验出发,讲述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今我国工程项目已经拥有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可是工程项目中却缺少管理。导师提出如果我们要从技术走到管理,首先技术要优,其次要知道我们的考虑的方式会影响别人的工程技术走向,同时要全方位了解工地流程。同时,导师还提出身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禁需要有技术,更多的是人际交往能力,是能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比如考虑自己所签订的工程对老百姓的利益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的影响。
新型普及——《自行车旅行之道》
来自工业中心的李君老师申报的《自行车旅行之道》的灵感来源于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思考以及与自己生活爱好的结合。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映了东方人对于治学的看法。自行车旅行是一种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真实感受世界的旅行方式。这一方式旅费低廉、行程自由,是磨练意志、开阔见闻的好方式。本课程以自行车旅行为主线,贯穿自行车旅行文化、自行车旅行安全、自行车类型与机械结构、骑行技巧(校内)、刹车调整、补胎、传动系统、载重、自行车旅行装备、骑行团队、定位与导航、露营、旅行路书、风光摄影等内容。课程的理念是将学习和成长放到自行车旅行的线索中。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课程思想,他说,旅行是一种人生活中重要内容之一。如若可以将知识学习、团队配合、安全理念、人生思考、世界观扩展放到一个旅行中,也许是一种有趣、有效的探索。
评审老师提出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可以向深度和广度再扩展,并对课程实践环节产生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答辩环节结束后,评审老师们进行审议,七门跨学科荣誉课程全部通过立项,通过立项的课程将继续进行课程系统设计,研讨论证和完善,茅以升学院作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将继续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最后,已开课教师对课程的创新性,影响力和普及性以及参加教学创新大赛进行了交流分享。
[后记]
跨学科课程是指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也称交叉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宽厚的基础知识、批判性的思考能力、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书馆和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及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价值判断与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跨学科的整合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创造新知识,养成终身自我学习的习惯。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观点、理解综合的力量,学会使用对比方法阐明一个或一系列问题,其中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形成整体知识观和生活观,以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茅以升学院2016年起开展跨学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目前已开跨学科课程十二门,包括《从代码到实物:造你所想》、《纳米科技与生活》、《手的学习与创造》、《U型变革:改变从觉知开始》、《设计心理学》、《写作思维训练》、《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现代物流与便利生活》、《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新基础》、《人际互动中的心理与艺术》、《纳米能源材料与集成系统》、《创新:方法、科技与商业的碰撞》,本次立项通过课程《从虚实整合环境认识工程问题》、《思考学习》、《FIDIC合同与国际工程承包》、《自然的启迪:材料与力学》、《趣味数学和力学的世界》、《卓越工程师:从技术到管理》、《自行车旅行之道》,共计完成了19门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工作。
文字:薛涵宁
摄影:周寅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