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生工作

经典阅读

【经典悦读获奖作品展】杨睿默:平凡世界中的责任与爱 ——《平凡的世界》中所看到的亲情

来源: 作者:杨睿默 日期:2016/07/14 点击数:


茅以升学院“经典悦读,书香致远”——第六期“读·品·享”读书笔记评选活动15级优秀奖作品展: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说起《平凡的世界》,相信不少人都是因为去年热播的同名电视剧而捧起了原著,而我第一次见到上边的内容时,还只是个初中生。只不过是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了这么几段没头没尾的句子,却莫名的有一种兴趣在心底升腾起来,似乎被这细致却又显得粗俗的语句引起了探究的兴致,追看后边的注记,于是在记忆中刻下了这个不怎么惹眼的书名。

初读这本书时,我还是个不知世事的初中生,烦恼于它的长篇累牍,因而三番两次将之弃之不顾,勉勉强强地读过一遍便将之束之高阁。高中时,方才将它重新请出书架认认真真地拜读一遍。而这次寒假再读,才真正感觉到那个时代特有的,以及和这个时代所共通的一些东西。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通过许多细致的描写,以小见大式地呈现了一个丰富、真实的社会。

说起这本书,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它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映,它出版时的空前盛况,它于平凡的字里行间中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和它对无数人的启迪和激励。而我最印象深刻的,则是书中所反映出的那种家庭的温暖和感情的温馨。

如同书名一般,书中的描写很朴实、很平凡,但是确实能从这些平凡中令人感受到乡土社会中家庭的温馨。书中写了各个阶层、性格不同的人们,孙玉厚一家,田福军一家,以及双水村至黄原城里的各色人等,从他们的身上,我大多都能体会到一种人性最本真的淳朴,并且看到了我理想中的家庭。

在整本书中,给我最多感触的就是孙玉厚一家。孙玉厚是个贫穷而又淳朴的农民,他的家庭虽然度日艰难,却没有在苦难不断的日子里丧失温情。

在家庭的苦难日子中,孙玉厚家的兄弟两个——孙少安孙少平,产生了对富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贫苦生活的淡泊,两人早早成熟,步入社会,靠吃苦耐劳、辛勤劳作走上了自主致富的道路。同样是在家庭的影响下,两人并没有在生活发生变动之后产生隔阂或者改变对家庭的态度。孙少安的生活有所起色后,首先想的是要照顾父母,其次才是自己的小家庭,当妻子秀莲说要分家时,他是极其愤怒的,反而是朴实又开明的父母选择了支持儿媳的想法,决定分家。但是被迫分家的孙少安依然对父母充满挂念,时常回家探望。弟弟孙少平独自在外,却也惦念着家里,在因为孙少安分家而回乡时,将自己辛苦打工的工钱全数留给了父母和读书的妹妹,自己再度出发时身上只带了车票钱。同时,孙少平选择将户口迁往城市的时候,也再三表示自己会代替分家的哥哥补贴家里,反复劝慰对分家心有隔阂的大哥。只是在分家一事上来,兄弟之间的感情,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每个人对家庭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对心中家庭的归属感,以及父母的开明、长子的责任、弟弟的承担和儿媳的小心思,都充分的表现出来,并且给人以共鸣。

在我的观念中,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一直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人成长的物质基础,更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家庭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它不仅为孩子提供了衣食住等基础的生存所需,更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一直认为,家庭作为一个避风的港湾,它最重要的职能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的状况决定了孩子成长的物质状态,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做出的种种选择。家风、家训、家教……家庭的种种,养成一个人的性格。

而相应的,对于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我觉得,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份责任。家庭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也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集合体。说它简单,是因为组成家庭的联系并不是几张政府认定的纸片,而是家人之间的羁绊与感情,只要有感情,有家人,那么一个家就可以成立。说它复杂,是因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心思,家人之间不会总是协调默契如一人,也总会有矛盾和争吵存在,一个家庭的维护需要经济上的,物质上的努力,更需要精神上的和谐。在我的理解中,家是一个趋向于精神化的概念,物质生活只是家的一个载体,家是一个精神的休憩地,这不是一两所房子所能代替的,只有家人的存在,才能有家的存在。

因此我特别羡慕如孙玉厚一家这样的家庭,虽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是他们却没有因为这本难念的经书耗尽心力,反而在这晦涩难懂的语言中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温情,这是我所喜爱和向往的。

少时的我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家中的事情也只是略有耳闻,却达不到放在心上的程度。直到近几年方才渐知世事,对于我的家族中的一些事,以及偶尔从和朋友的交谈中得知的他人家的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才逐渐的感觉到了家事的繁杂,也深深体会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和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两句话背后的那积累了无数代的沉重叹息。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经济状况,也有不同的理念,由此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偶尔我和他人聊天,会遇到发现对方认为天经地义的观念在自己看来难以置信的情况,究其根本,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不同的家庭观念影响所致。因而不同的家庭就产生了不同的矛盾,但有趣的是,大多数矛盾在根本上多是沟通不到位所产生的,大同而小异而已。也有不少矛盾是因为财产以及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的观念、想法的分歧所致。这些矛盾初时只是小小的线头,日久年深之下却逐渐发展成了一团谁都解不开的乱麻,有些亲戚甚至都四五十岁了还毅然决定一拍两散,离婚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好端端一个家庭最后无奈消失,却又不知该因何而去扼腕叹息。

因而我十分喜爱书中所说的家庭与亲情,孙少安坚决的履行着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不因为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嫌弃实际上拖累自己的父母,孙少平不管人在何处,心中也一直存在着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父母的牵挂。我更喜欢孙玉厚老汉的朴实和开明,了解并关心孩子的处境,抢先提出分家,最后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书中的人大多是朴实的,书中的亲情更是因为这份朴实而有一份单纯而又真实的色彩,从而更加难能可贵。记得那个在政治上处于困境时的田福军吗?他虽然政治处于困境,甚至是进退两难的窘境,但是得知自己的侄女田润叶是因为为了帮助他取得李登云的支持才选择嫁给李向前时,第一反应就是怒不可遏的怒骂自己的老丈人糊涂透顶。这才是我心目中所向往的亲情,没有利益成分的纠缠,有的只是最朴实的关心。

书中孙少平遭遇舅舅马顺一家冷落时,作者曾有过这样一段话“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这是当时作者写下的感悟,放在现在的社会同样有意义,同样是真知灼见。

路遥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正处于风云激荡之中,变化剧烈的年代。而自路遥去世之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的,按理说,一个几十年前的作家,一部几十年前的作品,早就应该在这个日渐功利的社会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这本《平凡的世界》而长盛不衰。真正的敬意来自于默默的阅读,虽然没有媒体的大肆鼓吹,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可书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语言,有些老土却又有些诗意的人,一直在默默的和今天的人产生着共鸣。现在无数的青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这本书表达着他们的敬意。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的真实,也因为它让我有共鸣。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上有着孙少平和舅舅马顺那样庸俗的亲戚关系,告诉我们亲情在大多数时候的不真实性。但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书中那种略显理想化,被无数人讴歌和赞美的真挚亲情虽然少见,但还是存在于生活中的,亲情可以从亲密的家人获取,也可以从陌生人那里得到补给。我们不能奢望隔了无数关系的亲戚对自己有着什么无私的关怀,但是我们可以为了自己亲密的家人而努力;我们无需要求亲戚一定要没有利益纠葛,但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家人真诚相待。我一直坚定的认为,由亲情而生发出的爱与责任,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这个世界虽然被无数人痛斥为冰冷不堪,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温暖而有意义。

 

个人简介:

杨睿默,河南南阳人,生于中原玉都,长于卧龙旧苑。离家千里远,求学巴蜀云雾间。炼文字,学语言,翻史籍,阅经典。为知天文地理,埋头方寸田园,眼界尚未宽。自觉不能皓首而穷经,亦知不善于填词作木兰,但求腹有诗书气自华,自耕一方心田。不拘谨古旧经传,不排斥游戏动漫,率性而活,哪管他人消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