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学院“经典悦读,书香致远”——第六期“读·品·享”读书笔记评选活动14级优秀奖作品展:
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本部小说中,贾、王、薛、史四个家族演绎了由盛到衰的历程,其中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贵族阶级以及家庭的腐朽。《红楼梦》不失为一部带有及其浓厚悲剧色彩的优秀小说。
说到家庭的衰落,不得不提到社会环境的纲常废弛,道德沦丧,人心涣散。的确,在小说描写的封建社会晚期,各种征兆都暗示了整个社会摇摇欲坠。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作者的描写中看出曹雪芹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伦理道德的尊重与欣赏。作者对封建时代下家庭的教育方法与伦理观,无不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作家所拥有的走在时代前沿的,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精神。本文将以《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本文中的家庭伦理观以及教育观念。
在家庭的伦理观念中,尽孝可能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一个家庭中,孝能调节家庭关系,也能维护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睦就会带来社会稳定,而社会的稳定才会让一个国家平稳向前发展。而在《红楼梦》中,关于“孝”的描写,更是让这部本来就很冷酷无情的小说变得更加温暖。比如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宝玉从王子滕家回去,在小说中,贾宝玉和王夫人的亲情是这样描写的:“见了王夫人, 也规规矩矩的说了几句话, 便令人除去了抹额, 脱了袍服, 拉了靴子, 就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便用手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扳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说短的”。还有像《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大观园桂花始放, 贾宝玉折了两枝,插在花瓶里并且让秋纹送给贾母, 文中对这一段是这么描写的:“老太太见了, 喜得无可不可, 见人就说, 到底是宝玉孝顺我, 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
由此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贾宝玉对父母,长辈的那种天性的爱, 才体现出了作为晚辈的一种纯真、诚挚的孝道。除此之外, 《红楼梦》还描写了晚辈对长辈的饮食起居等等方面的关怀, 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这么写到:“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所描写的祭祀的情景和在元宵时节家人的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均可以让我们看到曹雪芹对这种孝道的赞同,欣赏。
前文中我曾提到过曹雪芹所具有的超前于时代的精神,从家庭的观念的中或许也有体现。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违抗父命,不愿走仕途发达之路, 反而去追求个性,追求自由发展。从此可以看出, 曹雪芹的这一伦理思想确实显示了一定的超前意识。因为作为一个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他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甚至废除封建制度下的家长制,追求每个人个性的解放,以及人格独立的道德观念。然而,由于社会的的局限性,在封建和闭关锁国的环境下,他还不可能意识到这一思想划时代的意义,否则, 曹雪芹也不至于在小说开篇的时候就说出“背父兄教育之恩, 负师友规训之德”这样深沉和怨念的话来。但是, 在小说中,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的形象的塑造, 已间接地表现出了对这种封建伦理孝道的怨恨与反感,同时表现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从《红楼梦》中的家庭伦理观念中可以看出,其实所谓的家庭观,在封建制度下显得极为腐朽堕落。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婚姻作为家庭宗法的承载体, 其地位是很重要的。此时的婚姻家庭关系中, 贯穿的原则则是家世利益为主导的原则。本来是以情爱为基础的婚姻,被为政治权势和经济利益所左右, 比如在《红楼梦》的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以及“护官符”中可以看出,表面上看是写这四大家族在政治上相互扶持和依靠, 而在本质上,却是在维系着四大家族之间的家世利益。
《红楼梦》中名存实亡的家庭伦理观,不得不让我想起儒家学说中关于家庭方面的言论。儒家伦理历来重视人的自身道德的修养,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修身”放在首位,那是因为如果不能修身, 就没有齐家的资本。因此, 作为一个家的长辈,只有自己正身率下,做一个好的榜样,才能使家庭和睦, 每个人安居乐业。然而在《红楼梦》中,各家长辈均以利益为前提,所以所谓的“纲常不正, 礼法废弛, 道德沦丧, 子孙不肖, 亲属不和”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也不奇怪了。
《红楼梦》在家庭伦理观念方面的描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堕落,然而更应该让世人得到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