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枉来路,不虚此行
------记北京大学暑期学校
2016年7月10日,茅以升学院一行从成都抵达北京。走出机场大厅,热浪扑面而来。北京的炎热为我们的行程拉开了序幕。
初到北大,报道之后就匆匆去上课了。一行13个同学分别选了三门不同的课,上课的时间地点也分散了。
Part 1 媒体与国际关系
我们有八个小伙伴选择了这门课,给我们上课的是北大的陈开和老师。陈老师性格温和,斯文有礼。他介绍自己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这让我们想起了我们上学期近代史的曾淼老师,他俩是校友,讲课风格也是如此相像,不由得多了一份亲切。这节课的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小组的课堂presentation,另一个是人物专访。我们被分在了两个小组。小组内成员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的知识背景等等。因为有太多的不同,所以收获更多。通过两周对国际关系的初步涉猎,我们对国际时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意识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讯息,国际时事也是有必要了解的。
Part 2 视频剪辑
选课时,我选择了对我而言颇有挑战的视频剪辑。这门课非常有趣,可以说是一门实用技术类的课,学会了受益终生,但不得不说我不是一个很会操作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我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记住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操作过程,看着旁边的人都很熟练的操作,有时候我也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选择偏理论性的课程,但越有挑战的事情成功了才更加有成就感,不是吗?短短五天的时间里,从对视频剪辑的懵懂认知到对视频剪辑的粗略认知再到最后的可以独立剪辑出一个完整的视频,我觉得我挑战了自己,也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看着自己一点点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剪辑上,一点点把视频剪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心里还有些感动。
Part 3 推理与决策
由于期末考试的安排,我错过了第一堂课。上课第一天,我早早去了教室,找同学补齐了笔记。一点钟,杨英锐教授准时地开始了授课:“Hello my fellows!”真的是声如洪钟,一下子把我从午后的困倦中拔了出来,并且开始好奇这位年近七十的教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然而由于他的开场白,我的心头有一丝丝不祥的预感……果不其然,接下来的授课80%都是英文内容……杨教授用带着浓浓京味儿的英式口音吐出一个个专业术语,让我……很是不解呢……于是第一堂课就在一脸懵逼中度过了。5点整,教授用毛巾擦去脑门上的汗水,大手一挥,下课。这是我第一次面临的英文专业授课,以前总是洋洋自得自己英语口语棒棒的,然而教授的专业术语一说出来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也是深刻意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因为如果相关术语不清楚的话,连老师在说什么都听不懂。这是一门将生活中现实的,琐碎的问题量化、数据化的学科,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决策问题,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文科思维中所缺失的东西。
古人讲“游必有方”,虽然参加“北大暑期学校”带有很大的目的性,但是收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北大中文系的老先生林庚曾经说过“永保赤子之心”,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中文人应该铭记于心的。不在乎得到与失去,不考虑曾经与未来,一息尚存,从吾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