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中午十一点半,茅以升学院第二期“午间教学沙龙”在茅以升学院文化素质基地举行,来自11个学院的教学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研讨会由教务处处长、茅以升学院常务副院长郝莉教授担任主持人。本期沙龙的主题为:茅以升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及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首先,茅以升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张长玲老师就茅以升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定位以及培养特色等做了简要介绍。茅以升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具有西南交大特色的致力于“全人教育”的“学院+书院”联合培养体,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区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以及书院制探索的试验基地,学院的办学特色是"精英化"、"贯通化"、"养成化"、"个性化" 、"跨学科"的荣誉学院。2015年茅以升学院设施工科类研究型拔尖创新班和跨学科交叉复合型精英班共计11个班级,266名学生。张老师就培养方案、学生管理、学生住宿、滚动分流以及荣誉奖励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随后,与会教师就2015级学生培养方案建设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信息学院杨燕院长就创新实践学分及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做了简短发言,她希望培养方案能够更多地考虑实际情况,根据专业特色和要求进行方案与课程建设。
数学学院的范小明老师提出培养方案建设应该注意课程的序列,需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低年级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学会学习方法为主导。他说:“大一新生尚未适应大学培养模式,修过多学分会增加学习负担。”
人文学院的吴德利老师提出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平衡”问题,他说课程建设的同时需在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与会教师就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开展了讨论。
材料学院朱德贵副院长提出,课程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要用于减少学分,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时间。
简单用餐之后,进行活动议程第二项。工科研究型拔尖创新班的与会老师针对“茅以升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研讨和审议。交运学院的卢佐安老师就课程名称等设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其他学院也针对课程和学分进行了讨论和建议。
会议最后一项,来自信息学院、地学学院、数学学院、经管学院、人文学院的老师针对“跨学科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议题进行了激烈的研讨。跨学科班级的学生主修一个专业,同时鼓励学生辅修一个专业,五个学院的教师针对主修和辅修的课程特色和课程设置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了辅修课程的时间和专业方向。
所有的议程结束后,本期沙龙进入了尾声,但仍有老师意犹未尽,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将所有老师提出的意见进行集中整理并审议通过后,茅以升学院第二期“午间教学沙龙”带着丰厚的成果圆满结束。在后续的教学沙龙活动中,老师们将在新的方面展开讨论与探索,教学思想的大碰撞,总会擦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火花。
文字:段淳熙
摄影:史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