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唐臣要闻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唐臣要闻> 正文

唐臣要闻

【三下乡】青春心向党,苗乡脱贫感党恩--记西南交大赴台江“三下乡”社会实践苗乡脱贫感党恩

来源: 作者: 日期:2019/08/27 点击数:


 

  正值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2019年7月27日,西南交大“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远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实地了解当地脱贫攻坚进程,开展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聚焦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与带动,调研产业脱贫、旅游脱贫发展情况,在实践中认识苗乡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感知时代的脉搏,感知和记录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间点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县辖面积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6.8万,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台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苗族姊妹节、施洞独木龙舟、反排木鼓舞等9项非物质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6个。这里有精美绝伦的苗族刺绣,巧夺天工的银饰盛装,瑰丽夺目的工艺制品,它也荣膺了“中国苗绣之乡”的称号。同时,台江县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和决战区,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中央、省、州三级组织部定点扶贫帮扶县。

 

第一站:拜访棉花村寨,喜观脱贫成果


  7月27日,团队一行四人到达了有着“天下苗族第一县”美誉的台江县,这里没有城市那种喧嚣,更多的是久违的宁静、期盼已久的蓝天白云。

  作为省级贫困村,棉花村近些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棉花村村委会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台盘乡党委组织委员吴国剑、州供电局办公室主任曾庆波、县信访局长副潘合等领导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村里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和进展。



第一项工程:村寨危房改造工程


  棉花村居民属于苗族九大支系中的革一系,其房屋多依山而建,木制结构为主,村寨中百年老屋数量众多且大多年久失修。

  村干王再贤介绍说道:“自2014年以来,台江县政府协同棉花村村委,对村中危房开展重修和改造工作,累计为138间房屋进行改造,共计820户居民受益。团队成员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村民家破旧的房屋和刚换的新木板形成了鲜明的颜色对比,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在明黄色的房屋中绽放。



第二项工程:学生免费午餐


  “项目做的怎么样,群众最具有发言权。”村小学张安海老师一边介绍一边说。

  在村长和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到贫困农户家中采访。当提及自家孩子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教育补贴等优惠政策时,家长们眼里是掩藏不住的喜悦。

  在稍远的小棉花村村民杨花跟成员说到学校免费午餐时,心里充满了感激,因为从小棉花村到大棉花村(村小学所在地)有5、6公里的路程,上小学的小朋友们每天中午赶回家午餐后又得匆忙的赶去学校,有时候因为农活忙,甚至中午饭都没时间给孩子做,孩子都是空着肚子来,又空着肚子去学校。


第三项工程:村集体产业发展


  棉花村全村国土面积约6.7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这使得发展种植业成为一大幻影。除开土地资源的限制,该地的交通条件也不容乐观。棉花村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四面环山,交通出行极为不便。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棉花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外出打工成为棉花村村民赚钱的首要选择。在这样的严峻考验下,想要摘掉贫困村落的帽子,就得发展产业,留住劳动力,留住人才。

  对棉花村来说,种植茶树菇的前期投资较小,占地面积较一般的经济作物小,后期收益受天气、季节、技术影响小,稳定性高,是一个极佳的选择。目前,棉花村的茶树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据村长介绍,茶树菇生产基地预计日产值1000斤,按照每斤8元的售价供给至政府机关各食堂。该产业主要为当地贫困解决就业、创造收入提供合法有效的渠道,并以分红的形式将脱贫成果共享给低保户、贫困户等。 

  


第二站:探寻苗绣银饰,挖掘非遗财富


  台江县作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内有9个苗族支系,至今还传承着良好的银饰刺绣手工技艺,并且有着“中国苗绣之乡”的美誉。苗族银饰和刺绣,以其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技艺记忆历史,以内涵丰富的文化传承、成为台江文化遗产中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的青睐。在售卖银饰、苗族绣品的姊妹街里,团队成员还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调研,重点选择了两家店铺作为了解对象——仰黎坊和苗人匠心。



仰黎坊:残疾绣娘和她的苗绣梦


  仰黎坊主营苗绣,其店主张艳梅是苗绣方面的非遗传承人之一,苗绣是苗族特有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在2006年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绣历史悠久、色彩艳丽、构图独特、技艺精湛、针法多样,是一种根植于苗族文化土壤上的民间刺绣艺术,可与汉族的苏绣、湘绣、蜀绣相媲美而风格迥然不同。刺绣不仅具有美化的功能,还将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图腾崇拜、神话传说、英雄故事都以刺绣的方式记录下来,因此,苗族服饰又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刺绣倾注了苗族妇女的心血和情感,表现了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娴熟的技艺。张艳梅更是通过努力学习苗族刺绣技艺起家,她凭着一双巧手、拄着一对拐杖,生活的重担不经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通过刺绣破茧成蝶,带领着当地一群苗族刺绣能手创业致富,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台江苗族刺绣技艺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以及交往和流动的频繁,人们对刺绣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并且重新探求和理清刺绣工艺的传承理念,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化,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与生命力。在现在的刺绣设计中越来越体现现代感,与现代人的艺术趣味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从而获得了现代观众的普遍喜爱。在造型上所表现出来的苗族人开朗豁达等性格都是适用于时代的良好精神品质。


人匠心:给世界打造来自苗族的礼物


  在苗族服饰中,银饰也是一个非常突出而且引人注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银饰是苗族生活习俗的必需品,特别是青年妇女,在婚嫁和节日上不可没有银饰,它是苗族人民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的体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苗人匠心银饰店,店主唐飞杨,一位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的年轻人,向团队成员介绍了该店铺的发展历史、面临的困难、脱贫手段等信息。成员从中也了解到手艺人对于手艺的执着、对民族文化的坚守,这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在调研访谈期间,成员深深感受到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扬与传承上焕发的勃勃生机,这些苗匠们致力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将与现代意艺术碰撞出的惊喜花火融入其中,为世界打造来自苗族的礼物


  对于苗族银饰产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台江慢慢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市场体系,采取家庭作坊式与企业合作式,通过企业的收购,即保证了村寨银匠的收入也可以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保持了银饰的民族文化特色。再次,通过政府加强对民族银饰企业的扶植力度,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结合,建立自身民族的品牌文化,走个性民族风的品牌定位,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营销策略实施品牌经营,促使民族品牌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站:漫步红阳苗寨,走访旅游脱贫


  在旅游助力脱贫这一方面,团队成员重点调研了旅游合作社、农家乐等其他旅游开发组。在红阳苗寨,团队成员们参观了寨门,旅游合作社,千年古樟祭祀树、风雨桥、芦笙场、观景台、包利王墓以及当地特色民居吊脚楼。红阳苗寨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有音乐舞蹈、医药、纺织、印染等文化资源,有包利王反清英雄壮举等传奇故事,有雍乾年间的古军事寨门,千年古樟祭祀树、万亩草场、观景台、天龙塘、包利王墓等等人文景观。在2016年荣获黔东南“十佳乡村旅游点”,2017年荣膺“全国第一批绿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村第一书记杨正军介绍,从2018年7月份至今,红阳村乡村旅游合作社接待旅游人次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48万。仅2018年红阳村旅游接待分红,总收入是12万,纯收入是6万,分红的人数是136人,都有贫困户来参与。


  旅游和村寨建设使得红阳村农家乐旅游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从原来的12户社员发展到今天全村全员参与,不管老人还是小孩,只要按照劳所得分红的原则,都能参与分红。在台江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下,红阳苗寨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载体,社员带头发力组织,全村男女老少参与经营农家乐、乡村客栈、举办苗家迎宾、祭桥、祭树、苗家芦笙大踩堂、登山等民间民俗活动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红阳苗寨旅游脱贫的成绩可喜,可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红阳村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村寨特色可以进一步突出加强。在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有着生态和文化“两个宝”的台江县和红阳村,具有良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脱贫战略必将大大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结  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实地就不知道中国共产党为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做出的巨大努力和付出。只有亲自来到了脱贫攻坚战的现场和最前线,才能深切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政府的努力和事业的伟大。在台江县各事业单位随处可见的“听党话,跟党走”标语,便是当地群众的心声。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才能拔穷根、摘穷帽,过上好日子,让古老的苗乡焕发崭新的生机。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工作最关键的一年,台江县政府、乡镇街道及县直各单位部门工作人员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县政府,茅以升学院团队受到了台江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同时也了解到,在脱贫攻坚决战年,全县上下公职人员团结一致,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所做的各项工作,也深切地体会到当地政府脱贫摘帽的决心和信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乡村到县城多日的实地走访,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台江作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深厚多彩的文化底蕴也令同学们叹为观止,传统文化遗产为风土人情增光添彩,也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次台江之行,实践队在台江特色的苗寨风情里、在公职人员的默默付出中、在手艺人的无声坚守下,对党的扶贫事业、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政府的辛勤付出一定能收获回报,台江县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明年,必将亲历和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刻! 

                                  文/图来源:西南交大团委科创与实践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