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日上午10时,茅以升学院于唐臣书院一楼开展缅怀桥梁先贤,传承奋斗精神——茅老清明追思活动。茅以升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相聚唐臣书院,共同缅怀茅以升老先生,重温“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茅以升精神,追忆茅老一生孜孜以求、为桥梁事业奉献终身的伟大功绩。
面对茅老的塑像,大家认真倾听、追忆茅老的一生:生前,茅老尊师重教,心系教育,四次出任母校领导,提出了“习而学”的工程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桥梁专家和科技人才;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新中国成立后,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病逝后,茅老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世学子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谓之茅以升精神,并作为茅院学子“求实创新,卓尔乐群”的精神来源焕发出时代魅力。
西南交通大学个人最高荣誉称号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张龙豪同学为大家朗诵文章《心为祖国,身为先锋》,向茅以升先生致敬。“茅以升先生作为历史中的一颗明珠,闪烁出最耀眼的光彩,照耀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坚韧与热诚,照耀着下一个世纪的人们,指引着新时代交大人、唐臣人前行的方向,茅以升先生的光芒永不熄灭,其精神永垂不朽。”
崔永康同学为大家朗诵诗作《七绝三首——别钱塘》,诗作者为茅以升老先生。我们熟知的“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亦出自于此。茅老以激昂的笔调、阔大的笔法写下此篇,寄予自己浓烈的情感,读来令人震撼。“突破难关八十一,惊涛投险学唐僧”将茅老母亲曾言“唐臣造桥,八十一难”与相传唐僧取经八十一难相结合;“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将“钱塘江桥”四字偏旁五行缺“火”与 1937年为阻日军不惜炸桥相系,“火”真来了,桥却断了……在崔永康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们仿佛置身历史之中,体会茅老的万千思绪。
茅以升剧团为大家带来诗朗诵。杨隋淼同学用一首《长相思·忆唐臣》,诵出茅老精神。“茅以升,为国生,奉献科学终大成。求实志有恒。”茅老一生志在报国,心怀恒毅终得大成;“钱塘潮,逐浪潮,烽火狼烟胆气豪。征途奋斗桥。”征途漫漫艰险密布,唯有奋斗奔涌不息。茅老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求实、坚毅、奋斗精神应当为我们所发扬。
易若皓,李宁欣,谢方兴同学以一则《唐臣青年》,歌咏唐臣担当。“眼前有一本厚重的书”,这书里是奋斗,是期望,也是顽强;“眼前有一架钢铁的桥”,这桥上有精神,有担当,也有方向;“眼前有一座高耸的山”,这山上有陌生,有梦想,也指引人们远航。唐臣青年,当常怀茅以升精神,追寻着这“奋斗的书”、“精神的桥”、“陌生的山”;唐臣青年,应担负起时代之责,“俯下身来用热爱的心去读书”,“挺起脊梁用光明的心去架桥”,“迈开步伐用勇敢的心去登攀”;唐臣青年,要挺起坚实的胸膛,“用炽热的生命释放出卓尔乐群的光芒”,“用博大的情怀升腾起中华复兴的力量”。声声朗诵饱含深情,思绪不断,全场掌声阵阵,气氛热烈。
我们总说,最好的纪念是继承和发扬。既有茅以升精神指引,今天的唐臣青年更需要奋发有为,求实创新,继承和发扬茅老的精神。
活动最后,张家诚同学作为领誓人带领全体师生代表宣誓,用铿锵有力的誓言对茅以升精神的传承给出掷地有声的回应。作为唐臣人,用“卓尔乐群,求实创新”的追求造好人生的奋斗桥;作为交大人,以“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信念迎接新时代的征途;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起以赤诚的真心、坚定的信念、严谨的态度、无私的奉献实现爱国、奋斗、治学、为民的伟大使命。
从学桥、造桥到写桥和教书育人,茅以升先生一生都在为中国桥梁事业而奋斗,为新中国桥梁科技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精神、智慧与成就时刻激励着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一员,应不忘先贤,接续奋斗,为祖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