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驻院导师甘霖、孟涵、任凯利三位老师与“卓尔国学社”梁雨欣、陈俊妮、杨昊东,“双卓越”培养项目党员吴佳朔和院刊《唐臣青年》编辑部施羽、书院学生自管会王晓波六位同学合作在唐臣书院门前两侧的路沿上,用小篆绘制了别具一格的二十四节气,旨在通过书写二十四节气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雪已至,秋意未尽。唐臣书院门前,师生携手用毛笔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地书写,艺术地展示了二十四个节气的文化内涵。通过小篆字体,每个节气的独特韵味和美丽图景更是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师生将传统文化与书院育人相结合,通过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传递着浓郁的书院文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甘老师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共同传承和弘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引导更多的同学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由书院师生合作书写二十四节气的活动,定格了书院师生相伴的时光,记录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契机,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共同促进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相信在未来,这样的文化活动将会越来越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将永远燃烧下去。